傳染病管理的意義
食品行業和集體食堂做好傳染病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。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,必須具備傳染源、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條件。傳染源是指患傳染病的病人、帶菌者或患病的動物。傳染源體內的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,成為傳播來源。傳播途徑因病種不同而異。呼吸道傳染病往往通過咳嗽、噴嚏、痰、飛沫經由空氣傳播;傷寒、痢疾、病毒性肝炎等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飲食物、水、人手、蒼蠅、蟑螂等引起傳播;也有不少傳染病是通過病媒害蟲叮咬或是通過衣物、用具接觸皮膚、粘膜進入機體而傳播的。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的人。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,必須根據“預防為主”的衛生工作方針,掌握疾病的發生和流行規律,依靠廣大赤腳醫生和基層醫務人員,積極發動群眾,把傳染源找出來,進行管理和治療。根據不同病種切斷傳播途徑,消除傳播因素。同時對易感人群要通過預防接種等辦法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。因此對傳染病的預防必須采取綜合措施。這項工作在飲食、點心、冷飲、糕餅、熟食等行業和集體食堂十分重要。因為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在采購、保存食品和食品原料以及加工供應過程,都要接觸各種食品和用具。如果他們患有傳染病(或帶菌),就很可能污染食品和用具,通過這些環節傳染給健康人。這些單位的傳染病人(或帶菌者)就是傳染源,他們供應飲食的過程就成為重要傳播途徑。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健康,國務院1965年批準公布的《食品衛生管理試行條例》第十三條規定:“食品生產、經營單位錄用新職工,必須事先進行健康檢查,不得吸收患有腸道傳染病(或者帶菌者)、傳染性肝炎、活動性肺結核、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、麻瘋等傳染病的人員參加工作;對于患有上述傳染病的原有職工,由所在單位領導或其主管部門負責調離(或者停止)接觸食品的工作,并且給以妥善安排,待治愈或帶菌消失后恢復原工作;對于所有的職工一般每年至少進行健康檢查一次,并組織進行有關預防接種。”這項規定,有關單位必須認真執行。
- 相關文章:
凍結食品中的微生物 (2013-8-16 11:47:38)
微生物水分的活性 (2013-8-16 11:39:36)
微生物與水分的關系 (2013-8-16 11:32:54)
微生物與氧氣的關系 (2013-8-15 11:28:54)
殺菌和抑菌 (2013-8-14 10:58:35)
低溫與微生物的關系 (2013-8-14 10:48:31)
囪酶酌作用引起的食品變質 (2013-8-13 10:32:25)
由微生物的作用引起的食品變質 (2013-8-13 10:26:41)
酶的命名 (2013-8-12 10:16:40)
各種因素對酶的影響 (2013-8-12 10:13:53)
酶的特異性 (2013-8-11 10:10:41)
脂溶性維生素 (2013-8-10 9:50:27)
- 留言列表: